捉住青春的尾巴 環島心札 DAY 1-1

第一天   2012/7/3

距離:台南-楓港117k

06:00文化中心出發

08:15橋頭(黃家肉燥飯、廖記米糕.糖廠吃冰)

10:00蓮池潭(環潭一週)

10:30自助新眷村

12:00小港成家鴨肉麵

13:00小港社教館(午休)

14:00開始下午行程

15:30東港東隆宮(東隆宮前芒果冰)

18:00雲來民宿

19:00民宿對面池上飯包

20:00泡茶及開會

第一天應該是所有記錄中最詳實的,只要一停下車子,自動就會拿出筆與紙記下所有的一切,包括心情與見聞,可想而知,這時的我一點也不會累!

2/13隔了半年,在這夜裡我重新拿起我環島的筆記,失心瘋地想要把它完成,這很不像我,或許,這個屬於我自己的故事要被留下來,也捕捉自己生命的光采,就如同我的計畫Title:「捉住青春的尾巴!」,環島不會很難,很難的是在齒輪轉動與肌肉疲憊之後,在腦子裡留下來些什麼?

若是我的朋友要環島,我也會跟他們騎一段嗎?一樣早上六點送他們一段路?我不知道當團體中主角不同時,我自己的思維會有所不同?艾瑞克森(Eric H. Erickson)的心理社會發展論中談到了個體認同的意義,「青少年後期」人會尋求那些重要的、能滿足對自己定義的渴望,又不會疏離於所處社會環境的特徵。當然這些特徵會接續在成年的生活中,這些在路上瘋狂地用人力踩踏著前進的人,不就是如此。在追尋著自我與他人的認同,有點幼稚,卻又讓人熱血,就如同蛾與火光的關係,「蛾不知火與死同義,而火亦不懂蛾卻笑蛾」。

出發時有一堆同事送行,當然我也必需很自覺地,很多人並不是因著我而來,我在個群體中僅是圈圈中的小圈,而自然而然僅能沾著光,偎著別人,假裝自己是高人氣的,擁有一群粉絲的名星一般!

我們從台南文化中心出發,出發的地點沒有什麼意涵,也沒有特地假文青,就選個大一點的地方吧,這個地方要能有代表性,重點是要好停車拍照。就這樣,早上聚了一堆人,就在這兒拍照,一同出發。

像製作Flash動畫一般,開始與結束要設定時間,開始是2012/07/03,回程2012/07/13

圖片

橋頭

「橋頭」最早叫做「小店仔」,可想而知最早僅是小店一兩間,因為橋頭村和橋南村交界的地方,開鑿一條大圳,並且建造一座橋,就叫做「橋仔頭」,它就這樣定了名號,而名字能用多久?地名的命名代表了許多強權與殖民,這麼沈重的歷史我不願探究。

早在日本人來台之前,甘蔗這「好食用」的作物在台灣。那時低生產量製糖的場所稱「糖廓」,在查資料時,翻閱到黑砂糖的製作方法,壓磨出的甘蔗汁液,以大鐵鍋煮著,邊煮邊舀鍋邊的浮渣,直到手沾粘手時(這時的溫度我想不出有誰會用手去沾),加入石灰淨化即成。我直覺想到是遠在台東的羅傑,他還有在自製黑糖,那天到他家去,他還自豪地說,他的黑糖不用加石灰!當然這種低產量的方式,一點也不吸引人,日本人來了,也把橋頭發展成為第一座的自動化糖廠。

這個世代,環境意識抬頭,還記得先前讀過一篇文章「甘蔗PK面板」,google幫助我這個「海馬與新大腦皮質」極弱的人找出這文章。當然時代背景很難去比評,但是從環境的層面來看,種甘蔗與製面板都為台灣帶來外匯,但對台灣的傷害言,不明排出的廢水,讓西部人、作物都一樣讓人討厭!很多東西是不可逆,我們不可能再以甘蔗為出口,但很多事是可以再思考的,重點是跳脫資本家的眼界來思考。

才九點多,賴老師請大伙兒一人一支冰,吃到的冰所用的糖當然不是台灣產的,糖廠的冰很吊詭地,是從巴西、泰國和印度買進來的。吃的時候有點錯亂,在百年的糖廠,吹著歷史的熱風,吃著台糖包裝的異國糖製的冰。

圖片